圣延才:天門“好女婿”十二年如一日細心照顧癱瘓岳父母
人物簡介:圣延才,男,共產黨員,1958年5月生,龍山街道天門社區第三黨支部書記。
事跡簡介:今年63歲的圣延才是龍山街道天門社區第三黨支部書記。十二年來,作為女婿的圣延才一直默默守護在常年生病的岳父母身邊,像親生兒子一般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,譜寫出一曲感人至深的孝道之歌。
正文:中華民族自古便有“百善孝為先”的美德,孝是道德之本,是家庭美滿和睦、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。
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,但在龍山街道天門社區,有這樣一位女婿用汗水、真情和愛心默默照顧雙雙殘疾的岳父母,譜寫出一曲感人至深的孝道之歌。
1979年圣延才和王木英結為夫妻,1996年二老所在村莊拆遷,由于他們的兒子在外地工作,為了照顧岳父母,他們把岳父母接到自家一起居住。從那天起,圣延才就拿岳父母當成親生父母一樣,無微不至的照顧著。多年來,圣延才的岳父母先后患病生活不能自理,他不離不棄,和妻子一起支撐這個家,受到鄰里們的交口稱贊。
2009年圣延才的岳母患病,從此癱瘓在床,從出院回家起,圣延才每天早早起床,拖地、燒水、給二老穿衣、倒水服藥。安排好一切,還要抓緊去單位上班,下班后,圣延才急匆匆趕回家,配合妻子做家務。每天夜里還要起床和妻子一起給岳母更換尿片,至此圣延才沒睡過一個整宿的覺。
雖然照顧得已經十分細致,但老人還是經常把大小便弄到床上,圣延才夫婦不得不忙碌很久,第二天清晨,沒休息幾個小時的圣延才又要起床,幫著妻子給岳母清理、擦身換洗。為了讓岳母曬太陽,圣延才特意買了輪椅每天陪著妻子推著岳母在街上轉轉。圣延才推著岳母的身影深深烙在了街坊鄰居的心中。其他老人羨慕地對他岳母說:“你養了個好兒子,真有福氣!”岳母總會笑著說:“這是我女婿,不是兒子,不過比親兒子還親?!?018年5月的一天,岳母不慎摔倒造成手和臀部骨裂,再次住進醫院,圣延才同志只能每天上班前從醫院趕回來,下班后再坐公交和妻子一起去醫院照顧岳母,從無一句怨言。
圣延才的岳父在2019年6月15日突發腦溢血,夜里12點時他及時發現,撥打120將其送往醫院。醫生告訴家屬,老人需要的手術費用很高,而且即使搶救過來也有可能成為像植物人一樣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面對可能存在的后果,圣延才的妻子一時慌了手腳,只聽圣延才堅定地對醫生說:“不管花多少錢,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救,錢不是問題!怎能眼看著自己的親人就這么等死,我有義務盡最大努力救治我的老岳父!”在醫院里的那些日子,圣延才和妻子日夜守在床邊,正是因為他們的細心照料,使岳父“起死回生”。
如今,圣延才的岳父母都已經近90歲了,在夫妻二人孝養老人的影響下,他們的孩子,每次回家都會第一時間陪伴姥姥、姥爺聊天,給老人剪指甲,幫忙做家務活。圣延才用愛心、孝心、責任心,傳遞了尊老、愛老、敬老、助老的正能量,發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,構建了新時代的家風文化,以良好的家風支撐起了良好的社會風氣。
天門社區